達氏鱘(Acipenser dabryanus)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淡水定居性珍稀魚類。早期達氏鱘曾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經濟魚類之一,20世紀后期由于過度捕撈、水利工程興建、航道整治、挖沙活動等原因,達氏鱘生存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物種處于極度瀕危狀況,已于1988年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因此,其物種保護、資源增殖的研究亟待加強,尤其在繁殖生物學方面的研究更是亟需關注。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魚類生殖細胞移植技術已成功應用到多種魚類,在種質資源保存、增殖放流和物種恢復方面具有重大的應用潛力。近年來有關達氏鱘精原細胞移植的研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但高效的移植依賴于精原干細胞的體外增殖培養。前期我們已開展了達氏鱘精原細胞培養方面的工作,但對培養的達氏鱘精原干細胞鑒定還有所欠缺。目前,已鑒定的達氏鱘生殖細胞標記基因有dnd和vasa,但是它們除了在精原細胞表達外,在精母細胞中也有表達,因此,有必要鑒定在特異類型生殖細胞表達的基因,進而為體外培養精原干細胞的鑒定奠定基礎。
本研究鑒定了兩個生殖細胞特異表達的基因:dmc1和ly75,通過RT-PCR 技術分別克隆得到達氏鱘dmc1和ly75基因的編碼區序列,運用生物信息學方法分析達氏鱘dmc1和ly75基因編碼的蛋白序列和系統進化關系,借助熒光定量PCR分析這兩個基因在達氏鱘不同組織中的表達特征,結合組織學結果進一步分析了它們在不同發育時期精巢的表達特征,最后通過原位雜交定位技術對這兩個基因在精巢組織細胞中的定位進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