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長江生態環境的惡化,中華鱘(Acipenser sinensis)關鍵棲息地面積逐漸縮小,適合度降低,自然繁殖由連續變為偶發,自然種群資源被破壞后難以短期內自主恢復,野生資源瀕臨滅絕。全人工繁殖的成功,使保存種質資源和恢復野外種群成為可能。然而,中華鱘第二性征不明顯,生殖狀態難以準確判斷,且人工繁殖過程中出現催產成功率低,受精率低等問題,嚴重影響人工繁殖效果。血液性類固醇激素,如睪酮(Testosterone)和雌二醇(Estradiol)與魚類性腺發育具有顯著相關性,能夠反映多種魚類的生殖狀況,準確判定魚類性別和性腺發育期。因此有必要利用血液睪酮和雌二醇水平連續監測中華鱘生殖狀態,有效篩選養殖環境下的性成熟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