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科研人員在實施“長江魚類資源與環境調查”項目中,在長江中游洪湖段監測到一尾鳤,這也是近年來長江干流江段首次公開報道發現此魚。
鳤(Ochetobius elongatus)俗稱刁子、麥稈刁,隸屬于鯉形目(Cypriniformes),鯉科(Cyprinidae),雅羅魚亞科(Leuciscinae),鳤屬(Ochetobius)。歷史上廣泛分布于長江及其以南的江河湖泊中。鳤為肉食性魚類,以無脊椎動物為食,也捕食一些小型魚類;最大個體可達10 kg以上;性成熟最小年齡為3齡;具有江湖洄游特性,在生殖季節溯江而上到干流急流中繁殖,產漂流性卵,每年7-9月進入沿江湖泊育肥,歷史上可在長江中游一些通江湖泊中形成漁汛,為重要的經濟魚類。
近年來,由于過度捕撈、江湖阻隔及棲息地生境退化,鳤在多個歷史分布區絕跡(僅鄱陽湖和贛江有零星樣本采集,非公開報道),先后被湖北、湖南等地列為省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