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25年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的通知》(農辦質〔2025〕6號)要求,切實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農業農村部淡水魚類種質檢驗測試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于5月12日至16日組織開展了河北省、遼寧省、大連市2025年第二次水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風險監測)采樣工作。
中心對此次采樣工作高度重視,從統籌協調、質量把控、抽樣計劃、后續檢測和人員培訓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部署安排和準備。本次采樣共抽取了100個樣品,包括河北省邢臺市和衡水市37個、遼寧省阜新市和盤錦市44個、大連市19個;涵蓋16個品種,均為本地主產或可追溯的養殖水產品,包括牛蛙、泥鰍、大口黑鱸、鯽魚、烏鱧等重點品種,以及對蝦、羅非魚、大黃魚、大菱鲆、草魚、鯉魚、鰱魚、鳙魚、鱖魚、鮑魚、克氏原螯蝦等其他品種;覆蓋主要批發市場的暫養池及零售攤位、運輸車和農貿市場等環節。整個采樣過程嚴格遵循《水產品抽樣規范》(GB/T 30891-2014),使用農產品監測APP詳細記錄,并及時上傳現場照片,確保抽樣過程規范、可追溯。
此次采樣工作得到了河北省農業農村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遼寧省農業農村廳漁業發展處和大連市海洋發展局漁業發展處的積極配合。采樣工作流程規范、責任明確、細節把控嚴格,所得結果將為水產品安全監管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可靠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