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3日,應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水產科學研究所邀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朱挺兵副研究員等一行3人赴西藏參與2025年西藏土著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并與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水產科學研究所合作開展放流效果評估研究。
本次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在日喀則市康馬縣年楚河水域舉行,共放流兩萬余尾由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水產科學研究所自主繁育的拉薩裸裂尻魚、雙須葉須魚等西藏土著魚類幼魚。為保障此次放流效果評估工作取得實效,長江所科研人員對放流魚苗的標記與暫養方法、放流點選擇、回捕點位設置、回捕網具選擇、回捕頻次、回捕樣本處理、放流水域本底調查等關鍵事項進行了全方位指導。為便于后期回捕與效果評估研究,所有放流魚苗均進行了可見植入熒光標記或T型掛牌標記。
此次為國內首次在4000米以上超高海拔水域開展魚類增殖放流效果評估工作,也是繼2023年長江所與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水產科學研究所合作開展西藏土著魚類增殖放流效果評估研究后的又一次創新實踐。下一步,長江所將與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水產科學研究所協同開展放流魚苗的回捕與效果評估工作,為提升西藏土著魚類資源養護成效提供科學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