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依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水產品溯源關鍵技術研究與監管示范應用”課題“長江流域水產品實驗室確證技術研究”,聯合中國質量檢驗檢測科學研究院、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九江市農業科學院、重慶交通大學等單位開展協同攻關,在野生養殖魚類營養素指紋判別技術研發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目前已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4項。
在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監測中心等相關單位支持配合下,長江所科研人員進行系統采樣和深入研究,共采集青魚、草魚、鰱、鳙等的野生/養殖種質樣品3000余份,檢測分析野生/養殖魚類的內源性營養代謝物、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等的多類品質譜系,獲得野生/養殖魚類的多組分特征數據46000余條,挖掘野生/養殖青魚、草魚、鰱、鳙等的顯著差異生物標志物60余個,構建了高精度野生/養殖四大家魚多維甄別模型,為真假野生魚判定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該技術對于提升“長江禁捕打非斷鏈”專項執行力度,切斷非法交易網絡,強化全鏈條精準監管,推動“十年禁漁”目標落地具有積極作用,同時為后續養殖魚類等水產品營養品質的多指標協調評價奠定了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