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和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完成的“淡水池塘養殖生態工程技術研究”成果榮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該成果應用生態工程“整體、協調、循環、再生”技術原理,首次提出并設計了一種新型池塘養殖生產工藝系統,該系統不同于傳統池塘養殖單一結構形式,由綜合生物塘、人工濕地、生態溝等生態工程系統與一個或多個池塘有機結合,形成水體循環利用、功能優化、結構和諧、過程高效的復合池塘養殖生態系統。研究開發了一種通風強化的潛流人工濕地構建技術和池塘水質在線監測和養殖安全保障系統。該成果對盡快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優質高效”的池塘養殖技術體系,對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增長方式轉變具有重要現實意義。2008年,“一種兼具節水和安全功能的池塘養殖復合系統”和“一種通風強化的潛流人工濕地”分別獲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授權。
該項目成果先后在湖北和上海應用,通過構建綜合生物塘、人工濕地等生態工程系統,實現了水的循環利用。依據湖北和上海的生產運行情況,創直接經濟效益6000萬元,利稅2600萬元。
主要完成人:李谷、吳恢碧、劉興國、姚雁鴻、陶玲、劉晃、曾夢兆、朱自干、趙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