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我所承擔的農業結構調整重大技術研究專項“大口鲇苗種規模化繁育和健康養殖關鍵技術研究”在上海通過了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委托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組織的專家驗收。驗收專家組由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謝從新教授等組成。
該項目采用生態、生理調控技術,對大口鲇親本進行培育;研究了精子生理特性,篩選出2種高效的混合催產劑配方,解決了受精率低的難題;設計出一種簡易、高效的大口鲇孵化槽;通過對大口鲇、鲇魚及其雜種F1的遺傳標記研究,建立起大口鲇的種質遺傳鑒別技術。該專項催產親本1556尾,平均催產率為98.2%,受精率、孵化率平均達86.5%。三年共培育出4cm以上的大口鲇苗種1138萬尾,苗種培育總平均存活率達到71.6%。其中2006年培育4cm以上大口鲇苗種達587萬尾,培育成活率為73.2%,苗種繁育達到了產業化規模。年網箱健康養殖示范面積2000m2,收獲大口鲇成魚20.8萬kg,其成活率達93.3%。推廣網箱養殖大口鲇面積12000m2,產大口鲇成魚65.7萬kg。
項目執行期間發表論文7篇,參編著作1部,申請實用新型專利1項,制訂企業標準5項;培養研究生6名;建成試驗基地和示范點5個。成果推廣前景良好。
項目完成人員:鄒桂偉、周劍光、羅相忠、胡德高、汪登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