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正是小龍蝦上市的黃金時節。這幾天,青陽縣蓉城鎮合心村稻蝦綜合種養示范戶凌小木天不亮就開始帶領工人捕撈小龍蝦,到上午9點左右,活蹦亂跳、個大肥美的小龍蝦就被裝車運往縣城的收購點。
“這幾天每天的捕撈量在1000斤至1100斤,收購價一斤11元到13元,每天進賬萬元以上。”58歲的凌小木告訴記者,今年是他開展稻蝦綜合種養以來效益最好的一年,在目前小龍蝦價格較去年下跌40%情況下,效益比去年要翻一番。
凌小木介紹,能有這樣的好收益,要感謝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江河團隊的技術指導。“他們每月都會來一兩次,每次都深入田間地頭,每個養殖環節都精心指導,關鍵節點上如果不能到現場,還會在微信群發送技術指導信息。”
合心村地處長江支流青通河與東河之間,水資源豐富。2016年,該村開始發展稻蝦綜合種養產業,每年3月至6月養一季小龍蝦,7月至11月種一季水稻,水稻收割后至次年3月為小龍蝦育苗階段。近年來,在傳統的本田繁養一體化模式下,小龍蝦早苗不能自給、苗種密度不可控,加上水稻直播栽培推遲蝦苗繁育、成蝦上市晚、規格小、產量低等,導致稻蝦綜合種養收益縮水,農民種養積極性受挫。
針對這一情況,2023年7月,在省財政廳的大力支持下,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聯合青陽縣水產業發展中心,在合心村組織實施省財政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專項項目“稻蝦綜合種養模式轉型升級關鍵技術應用與示范”。
項目組從合心村遴選8家種養大戶作為示范戶,因地制宜重點轉化推廣稻田小龍蝦繁養分離、繁育小龍蝦早苗、發酵飼料投喂、稻蝦鱉連作共生、“一稻兩蝦”和“一稻三蝦”高效綠色種養模式等8項新技術。
“我們的目標是通過科技成果到戶、技術要領到人、良種良法到田,改變合心村農戶傳統種養理念,提高種養水平,將合心村打造成稻蝦產業高質量發展標桿,以點帶面推動青陽縣稻蝦產業高質量發展。”項目負責人、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所長江河告訴記者。
“通過精準投放蝦苗,精準投喂飼料等措施,商品蝦相比傳統養殖提前上市一個月,實現‘一稻兩蝦’,增效顯著。”江河介紹。8個示范戶共繁育蝦苗6.5萬公斤,除滿足本村養殖需求外,還對外銷售1萬多公斤;通過輪捕輪放,商品蝦將持續銷售到6月下旬,預計畝產量150公斤以上,較項目實施前的2022年增加63公斤/畝。(記者 汪永安)
(責編:關飛、常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