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宜昌4月17日電 (記者 劉良偉 郭曉瑩)8000尾中華鱘17日在湖北宜昌市被放歸長江。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全人工繁殖中華鱘數量最多、遺傳多樣性最豐富的一次放流活動。
中華鱘是中國特有古老珍稀魚類,距今已有一億四千萬年的歷史,有“活化石”之稱。野生種群的急劇減少使中華鱘成為瀕危物種,它也被列為中國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國際環保組織代表和當地民眾千余人當天共同見證了放歸時刻。
此次放流的中華鱘是人工培育的“子二代”,年齡跨越四年,體長從20厘米至200厘米不等,規格大,數量多,是歷年來大規格個體放流規模最大的一次。
專家表示,大規格幼魚個體適應能力和抵御自然敵害能力強,成活率高,規模放流大規格個體對有效增加和恢復中華鱘自然種群資源量,改善中華鱘資源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中華鱘研究所所長陳磊介紹稱,對放流魚種,科研人員開展了長達月余的野化馴化,使放流個體完全能適應長江自然環境。同時,科研人員采用了生物標記電子芯片(PIT)、熒光染色標記、水下聲納攝像技術等多種技術手段,對其洄游情況進行長期跟蹤和監測。這些數據將被完整收集起來,用于中華鱘后續科學研究。
中華鱘研究所成立30年來,已累計放流中華鱘超過500萬尾。(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