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的一場備胎男請女神吃“娃娃魚”的罵戰又起,有部分網民情緒高漲,立刻引起人們對野生保護動物的維權爭論,大多數人表示野生動物食用的可恥,與此同時,言論里也出現了許多客觀主義者,他們表示,人工養殖的娃娃魚是可以食用的,只不過我們錯誤的判斷所有產品來源均來自野生,甚至是不法手段。無疑,這會給眾多合法、嚴格養殖的機構造成“躺著中槍”的損失。
在國內屈指可數的幾個娃娃魚養殖基地,我們得知,娃娃魚目前的養殖情況還算樂觀,國家相關部門是支持人工養殖的。來自浙江永強農業技術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在娃娃魚養殖之初,條件是非常嚴謹的。從96年開始進行大鯢(娃娃魚)的工廠化繁育與養殖試驗工作,擁有“水生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及“水生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證”,這才真正進入到繁育與馴養階段,而且通過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進行合作,以專業的馴養技術來保證娃娃魚健康、綠色的走向餐桌。
因此,對于“娃娃魚事件”熱議背后存在著可持續養殖帶來的生物鏈完善的新思考。因為娃娃魚屬于二級國家野生保護動物,在馴養和繁殖方面對環境要求特別高,成本更是不斷增加,這也是目前市面上娃娃魚價格高的嚇人的原因。據了解,除了通過不法手段獲得野生娃娃魚的錯誤經營外,正規的人工養殖帶來了持續性的養殖思考,不過,像浙江永強農業技術有限公司這樣的養殖基地帶來的是行業朝著正規方向發展的為數不多,由于受到動物保護的法令,許多民眾不太樂意接受食用娃娃魚,因此也給娃娃魚扣上了一個“不能食用”的默契共識,目前的“娃娃魚食用”遭到反對是因為人們不知道娃娃魚的真正來源。
事實上,隨著“娃娃魚事件”的爭論不斷,業內其實已經調查清楚,娃娃魚到底能不能食用?無疑答案是肯定的。不過在我國養殖技術的呈發展中更應該加強溝通與思路思考,那么食用娃娃魚可能要分清是野生動物還是人工養殖,不然可能就背負上罪名一輩子了。(來源:浙江在線衢州頻道)